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顺应网,其辉煌成就至今仍被世人所称颂。自贞观年间至开元盛世,中原大地经济繁荣、百姓安居乐业、边疆稳固、文化璀璨,整个国家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即使在今天,人们在回顾古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朝代时,往往都会首先想到唐朝。它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高峰,也是影响世界文明的重要王朝。
在文学方面,唐代名家辈出。王维的山水诗清新脱俗,孟浩然的诗歌多描绘田园生活,李白更是以豪放不羁的诗风成为“诗仙”。这些诗人所留下的千古名句至今仍广为传颂,奠定了唐诗在世界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。经济上,农业是根基,唐朝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,开垦大量土地,使得粮食供给充裕,百姓生活富足。军事上,唐朝虽有绝对实力压制周边,但并未恃强凌弱,而是倡导以德怀远,追求和平发展,这也为其赢得了周边国家的尊重和友谊。因此,当人们称盛唐时,往往带有无限的敬意和赞叹。然而,在这辉煌的背后,仍有一些鲜为人知、令人痛心的历史现象存在,其中便包括“昆仑奴”和“新罗婢”。
展开剩余66%所谓“昆仑奴”,其实是唐代早期便出现的一类奴仆群体。他们并非真的来自昆仑山,而是因肤色黝黑而得名。在古代文献如《旧唐书·南蛮传》中记载:“林邑以南顺应网,皆卷发黑身,通号昆仑”,这表明这些奴仆多来自南方及海外地区,往往有黑色皮肤与卷曲头发。他们进入唐朝后,因吃苦耐劳而被贵族广泛使用,主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。尽管如此,昆仑奴的遭遇却极其悲惨。他们多是通过贩卖或掳掠等方式被迫带入中原的,几乎没有自由可言。一旦不顺从,便可能遭受残酷的惩罚。宋代学者周去非在《岭外代答》中就记载,有人诱捕南海岛屿的黑人,以千万数量售卖为奴,情景令人不忍卒读。在光辉的大唐文明背后,这些黑奴的命运无疑是沉重而黑暗的一页。
与昆仑奴相比,“新罗婢”则有着不同的来源和用途。新罗是位于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,在公元660年联合唐朝打败高句丽后正式立国。唐与新罗的外交关系总体友好,但奴婢贸易依然存在。所谓新罗婢,实际上就是来自新罗的年轻女子或仆役。她们往往在进入唐朝前接受过一定的培训,因此在价格上远高于昆仑奴。她们的工作通常不是体力劳动,而是从事舞蹈、娱乐,或在贵族家庭中伺候起居。然而,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依然卑微,身份上没有任何尊严可言。尤其是在公元821年之后,随着海盗势力的猖獗,强行掳掠人口的现象愈发严重,导致新罗婢的买卖愈演愈烈。
更令人唏嘘的是,当朝廷明令禁止此类买卖时,社会上却出现了“物以稀为贵”的怪现象。许多达官显贵竟把购买新罗婢当作炫耀身份的资本,不仅不以为耻,反而以此自豪。即便有人举报,他们也能依靠权势关系轻易摆平。直到唐朝晚期,这种情况才逐渐减少。然而进入宋代后,尽管国家已明确禁止国人充当奴婢,但“新罗婢”现象却卷土重来,只是名称变为“高丽姬”,依旧在社会上盛行。
综上所述,唐朝虽为中国历史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,但在其繁华背后,同样存在着被忽视的阴影。昆仑奴与新罗婢的存在,揭示了奴隶制度下人性的悲剧。这些历史事实提醒我们,在赞美盛唐辉煌的同时,也不能忘记那些被时代掩盖的群体,他们的遭遇同样是唐代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