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融媒7月29日讯(记者张苹通讯员胡志强曾颖雪)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近日,市疾控中心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系列知识。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、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富裕配,患者、隐性感染者、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。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。
这种病通常在哪儿发生?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基孔肯雅病毒,主要流行于非洲地区,之后不断扩展到东南亚、南亚、印度洋岛屿及美洲地区。截至2025年6月,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,主要发生在美洲、亚洲和非洲。
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?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和登革热相同,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,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。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,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,经2-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。罕见情况下,可发生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导致传播和母婴传播。山东省的媒介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,也就是“花斑蚊”,在城乡分布广泛。这种蚊子一般在白天叮咬人,活动高峰在日出前后1-2小时和日落前2-3小时。
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有哪些?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(≥39℃),部分患者退热后再次出现发热,常伴有寒战、头痛、背痛、全身肌肉疼痛、畏光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患者常有严重关节痛,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。发病后2-5天,半数以上患者在躯干、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,疹间皮肤多为正常,部分伴有瘙痒感,数天后消退,可伴脱屑。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-7天,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,部分患者关节疼痛症状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。新生儿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。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